殡葬 暴利源于:
1。市民的面子观 薄养厚葬的风俗还根深蒂固,喜欢攀比,因此让不法商贩抓住痛脚了。
2。市民的盲目观 对殡葬 的陌生,对亲人失去的恐惧导致留下更多的机会给殡葬 从业人员捞金。
3。市场的无序化 没规矩就没方圆,行业的无序化,导致"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"。所以没有任何参照可以比较。
4。行业规范稀缺 特别针对殡葬 用品,我们物价没指导,行业没约束,所以同样的商品却是两重天的价格。
有哪些环节在殡葬 事务中要特别留意被宰:
1。骨灰盒坛 暴利指数最高:可达10倍、20倍、30倍;甚至更高!原因:我们没有任何参照对比,全靠自己的主观判断(如果可能(maybe)尽量去淘宝购买)!
2。寿衣寿服 了解太少所以随意报价!正常100--500元非常好了(如果可能(maybe)尽量去淘宝购买)
3。灵堂悼念 成本价很低,主要是搭棚和收篷的人工。其他物品很多可以反复利用!建议选择1000多久足够。你想要面子选择五千一万其实差别不大!至少那个差别肯定不值这个钱!
4。墓地陵园 不要攀比,多比较!至少实地考察2-3个墓地!没比较没对比!另外特别提醒:有些不法奸商对某些产品会加价销售!如果遇到这样情况请立即投诉物价民政等有关部门!
5。遗体寄存 遗体寄存第一时间送殡仪馆,建议不要进太平间!
成本142元寿衣普遍卖2000,最高几万。同样一套寿衣,一家叫价4800元,一家叫价7800元;为亲人出殡过程中,冒出来收费2400元的"鲜花围床"项目……近日,"新华视点"记者调查发现,一些殡葬 服务机构和人员巧立名目、临时加项,联手制造"殡葬 暴利"。(4月6日《华商报》)
成本142元寿衣普遍卖2000,最高几万元,这种高出成本价十数倍、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行业现象,让人难以淡定。暴利殡葬 行业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,利润(profit)应当有大一些的空间,否则,没有吸引力,就没有人愿意从事这样的行业。不过,目前的"殡葬 暴利"已非常态,而且也不是市场调节的结果,而是垄断行为的恶果。
民众对"死不起"的抱怨,一个是源自于墓地价格的年年攀升,另一个则是殡葬 行业的暴利。殡仪车救助车备了多种医用设备,如紫外线消毒灯、输液挂钩、医疗器械柜和呼吸机等,如遇急病患者,可首次实施治疗。此外,还有简易担架和手术台,严重的病人需要随时治疗和转移。国家推行殡葬 制度改革,倡导文明殡葬 ,移风易俗,改变农村落后的土葬旧俗,是好事。可是,这个有益于生态文明的善政却在推行中遇到了不小的阻力,这并非全是农民思想的顽固不化,也与殡葬 火化的费用要远远超过土葬有关联。
充分市场竞争下的行业暴利,有其存在的合理性,我们理解。然而,"殡葬 暴利"更多的则是垄断来托底,让民众情难释怀。殡葬 行业应引进民营资本,激活竞争,不能"只此一家,别无分店"。诚然,一些地方也在搞所谓的殡葬 服务行业改革,可是,很多换汤不换药的改革只是形式上的变化,比如把民政部门管理的殡葬 馆挂名民营,变"国营"为"民营",将"准入审批权"转化为"经营独占权",殡葬 服务机构(organization)的数量没有增加,他们还是处于垄断经营的状态,这样的改革哪里有实质性的进展?
殡葬 服务行业的垄断,不像电力、铁路、石油那样鲜明,只有在清明这样的时节,才被聚焦在公众的视线下,所以,它不被公众所重视。但是要知道,殡葬 服务的改善不仅关乎死人的尊严,更关乎活着人的权益,更关乎"民生"的改善。政府一再强调放权,那么,民政部门是否考虑彻底放开殡葬 服务市场,给老百姓一个选择的自由呢?如果垄断的坚冰不被打破,"殡葬 暴利"将会无限期地延续,老百姓"死不起"的悲呼,恐怕也会年复一年。(四川新闻网太阳鸟时评)
同样一套寿衣,一家叫价4800元,一家叫价7800元;为亲人出殡过程中,莫名冒出来收取高额费用的"鲜花围床"红床服务"、"撒花瓣"等项目……调查发现,一些殡葬 服务机构和人员巧立名目、临时加项,联手制造"殡葬 暴利"。
"殡葬 暴利"是一个暴露已久却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问题。救助车有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,主要是为了提高病人治疗的时效性和服务的满意度。在车内,必须安装一系列紧急使用的设备和药品,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进行救援。在老百姓心中,"死不起"的抱怨,大多缘自于此。构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有以下几个,一是因为殡葬 行业的特殊性,长期形成的垄断经营格局,推高了包括墓地、遗体保存、遗体火化和葬礼仪式的价格;第二个原因,是殡葬 行业,特别是下游(比喻落后的地位)的殡葬 用品生产(Produce)行业因其是一个边缘行业,一直未受到管理部门的重视,更谈不上制订相关的质量标准和成本利润比等规范化管理规则;第三个原因,是死者家属们对纪念先人的观念被误导,片面认为对先人的纪念就是花钱。把缅怀的形式,窄化成花钱的形式。有些商家更是摸准人们顾脸面的特点,让人们觉得任何形式的砍价和迟疑,都是对先人的不敬,在抹不过情面的情况下,吞下天价的苦果。
要打破这个格局,首先,需要引进真正的竞争(competition)机制,真正打破垄断格局。其次,市场的监管必须更加明确且具有操作性,这虽不会真正影响民生,但却关乎人们对社会冷暖度的评判,不可能让它长期躲在角落里悄悄吞噬人们对社会的正面评价。
最后,就是人们应该移风易俗,建立正确的生死观,用既不浪费又庄重的方式悼念亲人,追思亲情。这样的方式有很多,而无须让那些掉进钱眼且缺乏监管的商家,牵着鼻子无所不用其极地将葬礼引向充满铜(化学式Cu)臭的道路上去。这样,我们对亲人的爱和缅怀,才不会成为别人敲诈我们的理由。
太平间是死者火化入土前的必经之地,而记者采访发现,一些医院和殡仪馆的太平间却发生异化,从宁静之地变质为"扒活人一层皮,发死人身上财"的圈钱宰人之地。"要看最后一眼,先交2万元押金"、"不买贵的,就是不孝",种种乱象背后,凸显政府的监管漏洞和基本公共服务缺位。(4月3日《新华网》)
自己的亲人在太平间,想要看最后一眼,竟然要先交2万元押金,这真是太荒唐了,可却是不争的事实(Fact)。太平间的暴利,早就不是"新闻"了。只是在清明节前夕被再次提起,显得有些刺目罢了。
"要看最后一眼,先交2万元押金",绝不是"神话传说"。太平间暴利很吓人,甚至高达2000%。数十张北京朝阳西院太平间开具的《北京市殡仪服务收费收据(2013年)》中,花费在5000元以上达90%,八九千元、1万以上并不罕见。一本"2012年5月至6月收费收据"显示,花费一万元以上就有9人,最高的花费39650元。"死不起"已是从太平间开始了。
太平间之所以暴利,一方面是太平间被承包或转包,另一方面是监管薄弱。其实,对于太平间的治理也是不断的,甚至还有果断取消太平间的先例。去年2月,天津市民政局表示,将取消医院太平间存放遗体功能,建设覆盖中心城区的大型综合性(integrity)殡仪服务中心,将集遗体存放、停灵守灵、追悼告别、遗体火化、骨灰存放等多种服务为一体;哈尔滨取消62家市区内医院太平间,成立两个殡仪服务中心,对全市遗体存放实施集中统一管理。
人死了,不太可能马上火化,总要先放一段时间。显然,彻底地取消太平间也是不太现实的。尸体放在太平间,势必要产生一定的费用,如果收费合理,想必大家是愿意接受的。不过,现在的太平间收费已经超出公众能够承受的底线,成为极少数谋取暴利的工具,这是不能答应的。
"死不起"是令人沉重的话题。殡仪车生产的监护型救助车采取的是国际上很流行的救助车外形,不是我们经常讲的流线形,而是车头有些扁平而又突出的形状,车顶上安装有好几种警报灯正方形或长方形。人死了之后,却给家属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,恐怕是无法安心离世的。"死得起"应该是最起码的权利福利。为了避免"死不起",一些地方已经在行动。在对一些困难群体执行殡葬 服务费用减免之后,现在,已经有地方开始推行基本殡葬 服务免费。广州市民政局不久前提出,2015年,可能在全市范围内对户籍居民实施免费殡葬 服务。对遗体接运、火化以及告别仪式的基本服务费用减免。而广州市花都区已在2013年开始对辖区居民基本殡葬 费用全免。基本殡葬 费用全免让人欣喜,但基本殡葬 费用只包括遗体接运、清洁消毒、冷藏及火化四项服务,却并不包括太平间的费用。对于获取暴利者来说,本就不想利用基本殡葬 费用的项目赚取暴利。可一个人死后,显然不只是基本殡葬 费用所涉及到的这几个项目。要想让人死得起,还需要将人死后所有的项目都要规定得"死板",一些延伸项目即便是不免费,也应该保证"公益性",即有过硬的"价格规定"。